龆年稚齿什么意思(龆年)
龆龀之年是什么意思
1、“龆龀之年”tiáo chèn zhī nián。意思是指儿童垂发换牙的年龄。龆:通“髫”,儿童下垂的头发。龀:儿童换齿。也作“髫丱之年”、“髫稚之年”。古时,人们交流时,不会直接说自己多少岁。而是会用年龄称谓来代替,这些在诗词中也常有体现。比如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中的: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
2、指儿童垂发换牙的年龄。龆龀之年是一个汉语成语,读音是tiáo chèn zhī nián。部首干部部外笔画3画总笔画6画 五笔86RHFK五笔98TGJ仓颉OQ郑码MAMB 四角80500结构上下电码1628区位3674 统一码5E74笔顺ノ一一,一,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年nián(ㄋ一ㄢˊ)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:一年。三年五载。
3、龆龀:(tiáo chèn)儿童换齿年龄。男孩8岁,女孩7岁。根据生理状况,男孩8岁、女孩7岁换牙,脱去乳齿,长出恒牙,这时叫“龀”,“龆年”或“髫年”。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,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,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。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,然后被沿用至今。
4、基本释义:儿童乳齿脱落,更换新齿的年纪。即童年。稚龄孩童。龆龀 [ tiáo chèn ]tiáo:声母t,介母i,韵母ao,读第二声。chèn:声母ch,韵母en,读第四声。
5、龆龀指代儿童换齿之时,即男孩八岁、女孩七岁的年纪。这个年纪的孩子正处于换牙期,这也是他们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。在这个阶段,孩子们会经历许多变化,包括身体上的变化和心理上的变化。他们开始变得更加独立,有自己的想法和行为,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照顾。
6、龆龀不是指具体的年龄,而是指孩童、垂暑换齿之时。基本解释 亦作龆齓,垂髫换齿之时,指童年、龆﹐通髫、借指孩童。出处 《史记正义》:《帝王纪》云:(帝俈)龆龀有圣德,年十五而佐颛顼。《东观汉记·伏湛传》:龆龀励志,白首不衰。
龆龀是什么意思?
1、龆龀的解释亦作“ 龆齓 ”。垂髫换齿之时。指童年。龆,通“ 髫 ”。 《东观汉记·伏湛传》 :“龆龀 励志 ,白首不衰。” 唐 白居易 《欢儿戏》 诗:“龆齓七八岁,绮纨三四儿。” 明 陶宗仪 《辍耕录·特健药》 :“ 《墨薮》 载 徐氏 书记 云: 平一 龆齓之岁,见育宫中。
2、龆龀的词语解释是:亦作龆_。垂髫换齿之时。指童年。龆_通髫。借指孩童。龆龀的词语解释是:亦作龆_。垂髫换齿之时。指童年。龆_通髫。借指孩童。结构是:龆(左右结构)龀(左右结构)。拼音是:tiáochèn。注音是:ㄊ一ㄠ_ㄔㄣ_。
3、龆龀读音是:tiáo chèn。【拼音】tiáo chèn。【基本释义】龆,通“髫”。指孩童、垂髫换齿之时;指孩童。【出处】《史记正义》:“帝俈龆龀有圣德,年十五而佐颛顼。”唐·白居易《观儿戏》诗:“龆齓七八岁,绮纨三四儿。
4、龆龀是指男孩八岁、女孩七岁。龆龀,拼音:tiáo chèn,释义:儿童换齿之时。亦指童年。龆龀指代儿童换齿之时,即男孩八岁、女孩七岁的年纪。这个年纪的孩子正处于换牙期,这也是他们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。在这个阶段,孩子们会经历许多变化,包括身体上的变化和心理上的变化。
5、“龆龀之年”是汉语成语,读音是tiáochènzhīnián。意思是指儿童垂发换牙的年龄。龆:通“髫”,儿童下垂的头发。龀:儿童换齿。也作“髫丱之年”、“髫稚之年”。“龆龀”造句:昔在龆龀之年,便蒙诱诲;每从两兄,晓夕温。公其次男也,自龆龀时吐语惊人,长颇有志略。
6、“龆龀之年”tiáo chèn zhī nián。意思是指儿童垂发换牙的年龄。龆:通“髫”,儿童下垂的头发。龀:儿童换齿。也作“髫丱之年”、“髫稚之年”。古时,人们交流时,不会直接说自己多少岁。而是会用年龄称谓来代替,这些在诗词中也常有体现。比如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中的: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
7、龆字的拼音为 tiáo,龆字发音为第二声,龀字的拼音为cī,龀发音为第一声。意思是形容动物咬合或咀嚼的声音。这个字通常用于描绘动物的咬合动作或咀嚼的声音,形象地表达了动物吃东西的样子。以下是一些可以与“龆龀”相关的组词:龆龀早慧:形容儿童天性聪颖,幼年就能表现出聪明才智。
古代年龄称谓
、束发:指青少年。 一般指15岁左右龆年,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。1及笄之年——指15岁(女)。 “笄”龆年,谓结发而用笄贯之,表示已到出嫁龆年的年岁。1破瓜年华、碧玉年华——指16岁(女)1舞象之年——指15~20岁 1桃李年华——指20岁(女)1弱冠——指20岁(男)。
岁——期颐。古代年岁的别称 杨权 总角:指童年。语出《诗经》,如《诗·卫风·氓》“总角之宴”,又《齐风·甫田》“总角兮”。以后称童年为“总角”。陶渊明《荣木》诗序:“总角闻道,白首无成。”垂髫:指童年。古时童子未冠,头发下垂,因而以“垂髫”代指童年。
岁:初度、赤子、襁褓、汤饼之期。1岁:牙牙。2岁:孩提。8岁:总角、童龇、始龀、髫年、始龀、龆年。9岁:九龄、黄口、指数之年。10岁:幼学、外傅之年。12岁:金钗之年。13岁:豆蔻、舞夕之年。15岁:及笄、束发、舞象之年、成童、郑玄。16岁:二破瓜、碧玉年华。
古代年岁的别称:总角:指童年。 语出《诗经》,如《诗·卫风·氓》“总角之宴”,又《齐风·甫田》“总角兮”。以后称童年为“总角”。陶渊明《荣木》诗序:“总角闻道,白首无成。”垂髫:指童年。 古时童子未冠,头发下垂,因而以“垂髫”代指童年。
垂髫(tiáo)、始龀(chèn)——童年泛称。
始龀是多大年龄呢?
1、始龀shǐ chèn 龆年,刚换牙龆年,指换牙的年龄龆年,也就是八岁。龀 chèn,会意。从齿,匕声。本义:儿童换牙,脱乳齿换恒齿。【说文】毁齿也。男八月生齿,八岁而龀。女七月生齿,七岁而龀。
2、始龀是七八岁的年龄。始龀是古代的一个年龄称谓,代指小孩乳齿脱落长出恒齿的换牙时期。根据生理状况,男孩八岁、女孩七岁换牙,脱去乳齿,长出恒牙,这时叫始龀龀、龆年或髫年。其他年龄称谓:襁褓:指未满周岁的婴儿。孩提:指两、三岁的儿童。垂髫:指幼年儿童,也叫“总角”。豆蔻:指十三岁的少女。
3、始龀之年是指七八岁。代指小孩乳齿脱落长出恒齿的换牙时期。根据生理状况,男孩八岁、女孩七岁换牙,脱去乳齿,长出恒牙,这时叫龀,龆年或髫年。龀,《说文》中有“男八月生齿、八岁而龀;女七月生齿、七岁而龀”的说法。可以看出,孩子乳牙脱落,长出恒牙,称为“龀”。
4、始龀是指小孩七八岁的时候。始龀指乳齿,代指小孩乳齿脱落长出恒齿的换牙时期。根据生理状况,男孩八岁、女孩七岁换牙,脱去乳齿,长出恒牙,这时叫“龀”,“龆年”或“髫年”。《说文》中有“男八月生齿、八岁而龀;女七月生齿、七岁而龀”的说法。
5、始龀指的是小孩七八岁的时候。始龀,指的是乳齿,代指小孩乳齿脱落后长出恒齿的换牙时期,根据生理现状,男孩在八岁的时候开始换牙,女孩在七岁的时候换牙,乳齿脱落,长出恒牙,叫做“龀”。龀童指的是七八岁的小孩,龀年、龀岁指的是童年。在《说文》中,有“龀”字的出现:“龀,毁齿也。
龆年是多少岁?
1、始龀之年是指七八岁。代指小孩乳齿脱落长出恒齿的换牙时期。根据生理状况,男孩八岁、女孩七岁换牙,脱去乳齿,长出恒牙,这时叫龀,龆年或髫年。龀,《说文》中有“男八月生齿、八岁而龀;女七月生齿、七岁而龀”的说法。可以看出,孩子乳牙脱落,长出恒牙,称为“龀”。
2、始龀、龆年:男孩八岁。说明:根据生理状况,男孩八岁、女孩七岁换牙,脱去乳齿,长出恒牙,这时叫“龀”,“龆年”或“髫年”。总角:幼年泛称。垂髻之年:指儿童。(古代小孩头发下垂,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。)黄口:十岁以下。幼学:十岁。(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人生十年曰幼,学。
3、始龀、髫年:女孩七岁。始龀、龆年:男孩八岁。 说明:根据生理状况,男孩八岁、女孩七岁换牙,脱去乳齿,长出恒牙,这时叫龀,龆年或髫年。总角:幼年泛称。垂髻之年:指儿童。黄口:十岁以下。幼学:十岁。金钗之年:女孩十二岁。豆蔻年华:女子十三岁。志学:十五岁。及笄:女子十五岁。
4、始龀、髫年:女孩七岁。 (女孩七岁换牙,脱去乳齿,长出恒牙,这时叫“龀”,“龆年”或“髫年”。 )金钗之年:女孩十二岁。豆蔻年华:女子十三岁。及笄:女子十五岁。(《礼记·内则》:“女子十有五年而笄。”)碧玉年华、破瓜之年:女子十六岁。
5、中国古代年龄称谓一览表0岁:襁褓,2到3岁:孩提,女孩7岁:髫年,男孩8岁:龆年,10岁以下:黄口,女孩12岁:豆蔻年华,女孩15岁:及笄之年,女孩16岁:破瓜年华,碧玉年华,13到15岁:舞勺之年,15到20:舞象之年。
6、襁褓——指不满周岁 孩提——指2~3岁 髫( tiáo) 年——指女孩7岁。垂髫( tiáo) :指童年。 古时童子未冠,头发下垂,因而以“垂髫”代指童年。龆年——指男孩8岁 总角——幼年泛称。称童年为“总角”。
龆年的读音龆年的读音是什么
龆年的读音是:tiáonián。龆年的拼音是:tiáonián。结构是:龆(左右结构)年(独体结构)。注音是:ㄊ一ㄠ_ㄋ一ㄢ_。龆年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,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:词语解释【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】儿童换牙的年龄,指幼年。引证解释⒈童年。
“龆龀之年”tiáo chèn zhī nián。意思是指儿童垂发换牙的年龄。龆:通“髫”,儿童下垂的头发。龀:儿童换齿。也作“髫丱之年”、“髫稚之年”。古时,人们交流时,不会直接说自己多少岁。而是会用年龄称谓来代替,这些在诗词中也常有体现。比如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中的: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
」也作「龆年」。注音是:ㄊ一ㄠ_ㄔㄣ_。结构是:龆(左右结构)龀(左右结构)。拼音是:tiáochèn。龆龀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,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:词语解释【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】亦作龆_。垂髫换齿之时。指童年。龆_通髫。借指孩童。
龆岁的网络解释是:龆岁龆岁,读音为tiáosuìㄊㄧㄠ_ㄙㄨㄟ_,是一个汉语词语,意思是龆年。龆岁的网络解释是:龆岁龆岁,读音为tiáosuìㄊㄧㄠ_ㄙㄨㄟ_,是一个汉语词语,意思是龆年。注音是:ㄊ一ㄠ_ㄙㄨㄟ_。结构是:龆(左右结构)岁(上下结构)。拼音是:tiáosuì。
龆字的拼音为 tiáo,龆字发音为第二声,龀字的拼音为cī,龀发音为第一声。意思是形容动物咬合或咀嚼的声音。这个字通常用于描绘动物的咬合动作或咀嚼的声音,形象地表达了动物吃东西的样子。以下是一些可以与“龆龀”相关的组词:龆龀早慧:形容儿童天性聪颖,幼年就能表现出聪明才智。
龆_的词语解释是:亦作龆_。垂髫换齿之时。指童年。龆_通髫。借指孩童。龆_的词语解释是:亦作龆_。垂髫换齿之时。指童年。龆_通髫。借指孩童。结构是:龆(左右结构)_(左右结构)。注音是:ㄊ一ㄠ_ㄔㄣ_。拼音是:tiáochèn。
龆年的句子
1、龆年是事荣的上一句:忆昔凤翔城。诗词名称:《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》。本名:元稹。字号:字微之,字威明。所处时代:唐代。民族族群:汉化鲜卑族。出生地:河南洛阳。出生时间:大历十四年(779年)二月。去世时间:太和五年(831年)。
2、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这是《论语》中孔子的名言,用以表达随着年龄的增长,人在思想、行为、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和成熟。
3、瓜”字为二八纪年,谓十六岁,多用于女子。) 弱冠:二十岁。(《礼记曲礼上》:“二十曰弱冠。”) 桃李年华:女子二十岁。花信年华:女子二十四岁。
4、古训:“二十弱冠,三十而立,四十不惑,五十知天命,六十花甲子,七十古来稀,八十为耄耋之年”常用来指代年龄。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:不满周岁。孩提:两至三岁。始龀、髫年:女孩七岁。始龀、龆年:男孩八岁。
5、三十而立,四十不惑这是论语里面孔子所说的。整句是吾十有又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这段话比较著名,孔子给出了成长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修养。
6、及笄:女子十五岁。(《礼记·内则》:“女子十有五年而笄。”)1 碧玉年华、破瓜之年:女子十六岁。(旧时文人拆“瓜”字为二八纪年,谓十六岁,多用于女子。)1 说明:根据生理状况,男孩八岁、女孩七岁换牙,脱去乳齿,长出恒牙,这时叫“龀”,“龆年”或“髫年”。
髫年的网络解释髫年的网络解释是什么
1、髫年 拼音是tiáo nián,指幼童时期。词语出自晋代陶渊明的《桃花源记》:“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”和唐代杨炯的 《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》:“丱岁腾芳,髫年超霭。”在古代,女孩7岁称“髫年”,男孩8岁又称“龆年”。
2、释义:在古代,女孩7岁称“髫年”,男孩8岁又称“龆年”。泛指幼童。注:完全没有问题,希望帮助到您。请及时点击采纳。
3、髫龄tiáolíng[childhood]童年,幼年髫年tiáonián[childhood]童年,幼年〈名〉(形声。字从髟(biāo),从召,召亦声。“髟”指“(多而长的)头发”。“召”为“招”省,意为“点手儿招人”。“髟”与“召”联合起来表示“儿童蓄积在额头上的弯曲下垂的头发”。
4、古代对孩子年龄别称里没有“髻年”这一说。题主既然是问:男孩还是女孩,应该是“髫年”吧?髫年,指儿童把头发束起来。大概四五岁的样子吧。严格说,髫年,是指女孩。男孩则用“龆年”。两个字,读音相同,字义也一样,就是写法不同。
5、tiáo 〈名〉(形声。从髟,召声,髟(biāo)头发下垂的样子。本义:小孩的下垂头发)古时候小孩前额下垂的头发,引伸以指童年 [hanging hair at front of childs head]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
6、耄耋:八九十岁(《礼记·曲礼》:“八十九十曰耄。”人们根据这解释,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九十岁)。期颐:百岁之人(《礼记·曲礼》:“百年曰期颐。”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,所以称百岁为“期颐之年。”元人陈浩解释说:“人寿以百年为期,故曰期;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,故曰颐。
始龀之年是指多少岁
1、始龀之年是指七八岁。代指小孩乳齿脱落长出恒齿的换牙时期。根据生理状况,男孩八岁、女孩七岁换牙,脱去乳齿,长出恒牙,这时叫龀,龆年或髫年。龀,《说文》中有“男八月生齿、八岁而龀;女七月生齿、七岁而龀”的说法。可以看出,孩子乳牙脱落,长出恒牙,称为“龀”。
2、始龀、龆年:男孩八岁。说明:根据生理状况,男孩八岁、女孩七岁换牙,脱去乳齿,长出恒牙,这时叫“龀”,“龆年”或“髫年”。总角:幼年泛称。垂髻之年:指儿童。(古代小孩头发下垂,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。)黄口:十岁以下。幼学:十岁。(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人生十年曰幼,学。
3、始龀、髫年:女孩七岁。金钗之年: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:女子十三岁 及笄:女子十五岁。碧玉年华、女子十六岁。桃李年华:女子二十岁。花信年华:女子二十四岁。
4、襁褓: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,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。垂髫(tiao):三四岁至七岁(女)、八岁(男)的儿童(髫,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)。豆蔻:喻指十四岁的姑娘。束发:指青少年。清朝以前汉族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,因用为指代成童。束发常指男子十五岁。
5、始龀---指刚到换齿的年龄,约八岁左右。志学之年---十五岁(男)。及笄之年---十五岁(女)。二八年华---十六岁。花信之年---二十四岁。春秋鼎盛---壮年时期。而立之年---三十岁。不惑之年---四十岁。知命之年---五十岁。耳顺之年---六十岁。花甲之年---六十岁。
6、襁褓:不满周岁。 孩提:两至三岁。 始龀、韶年:男孩八岁。总角:幼年泛称。 垂髻之年:指儿童。 黄口:十岁以下。幼学:十岁。 舞勺之年: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:十五岁。舞象之年:十五至二十岁。 弱冠:二十岁。 而立之年:三十岁。不惑之年:四十岁。
孩提之年是多少岁?
1、孩提:两至三岁。始龀、韶年:男孩八岁。总角:幼年泛称。垂髻之年:指儿童。黄口:十岁以下。幼学:十岁。舞勺之年: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:十五岁。舞象之年:十五至二十岁。弱冠:二十岁。始龀、髫年:女孩七岁。金钗之年: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:女子十三岁 及笄:女子十五岁。
2、古人说龆年的孩提最早是指7岁。孩提一词的确切年龄指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环境下有所不同。在中国古代龆年,通常将孩童从出生到七岁之间称为“孩提”龆年,在这个年龄段内龆年,儿童尚未长成,处于成长发展的初期阶段。
3、~3岁。孩提指的是2~3岁的儿童。是古代对人年龄的称呼,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孩提之童,无不知爱其亲也。”赵岐注:“孩提,二三岁之间,在襁褓知孩笑,可提抱者也。”孩提至2~3岁的儿童,它泛指不是很懂事的年龄阶段,精确指的是幼儿时期。
4、孩提是指2到3岁的儿童,它泛指不是很懂事的年龄阶段,精确的是指儿童幼儿时期,在后现代文学中,孩提也被引申为童年时代的意思。
5、是古代对人年龄的称呼,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孩提之童,无不知爱其亲也。”赵岐注:“孩提,二三岁之间,在襁褓知孩笑,可提抱者也。”孩提至2~3岁的儿童,它泛指不是很懂事的年龄阶段,精确指的是幼儿时期。
6、未满周岁的儿童——襁褓。2至3岁——孩提。童年——总角,垂髫。8岁(男)——龆年。10岁以下——黄口。10岁(女)——髻年。12岁(女)——金钗之年。13至14岁(女)——豆蔻年华。13至15岁(男)——舞勺之年。15岁(女)——及笄之年。
各个年龄的别称是什么?
耄耋(mao die):指八九十岁 下寿 中寿 上寿:古人以六十为下寿,七十为中寿,九十为上寿。
知命之年---五十岁。耳顺之年---六十岁。花甲之年---六十岁。悬车之年---退休之年。从心之年---七十岁。古稀之年---七十岁。耄耋之年---七十至八十。
岁:牙牙。2岁:孩提。8岁:总角、童龇、始龀、髫年、始龀、龆年。9岁:九龄、黄口、指数之年。10岁:幼学、外傅之年。12岁:金钗之年。13岁:豆蔻、舞夕之年。15岁:及笄、束发、舞象之年、成童、郑玄。16岁:二破瓜、碧玉年华。20岁:加冠、结发、弱冠、桃李年华。24岁:花信年华。
古代年岁的别称:总角:指童年。 语出《诗经》,如《诗·卫风·氓》“总角之宴”,又《齐风·甫田》“总角兮”。以后称童年为“总角”。陶渊明《荣木》诗序:“总角闻道,白首无成。”垂髫:指童年。 古时童子未冠,头发下垂,因而以“垂髫”代指童年。
古代年龄称谓 0岁:初度、赤子、襁褓、汤饼之期。1岁:牙牙。2岁:孩提。8岁:总角、童龇、始龀、髫年、始龀、龆年。9岁:九龄、黄口、指数之年。10岁:幼学、外傅之年。12岁:金钗之年。13岁:豆蔻、舞夕之年。15岁:及笄、束发、舞象之年、成童、郑玄。16岁:二破瓜、碧玉年华。
自古以来,我国对婴、幼、少、青、壮、中、老各个年龄的称谓,真可说是名目繁多,雅致有趣。
评论
寻找一种归宿
回复,男孩八岁、女孩七岁换牙,脱去乳齿,长出恒牙,这时叫龀,龆年或髫年。龀,《说文》中有“男八月生齿、八岁而龀;女七月生齿、七岁而龀”的说法。可以看出,孩子乳牙脱落,长出恒牙,称为“龀”。4、始龀是指小孩七八岁的时候。始龀指乳齿,代指小孩乳齿脱落长出恒齿的换牙时期。根据生理状况,男孩八岁